全國糧油高產創建暨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推進落實會提出
推進創新驅動 強化綠色發展
11月17~18日,農業部在江蘇省徐州市召開全國糧油高產創建暨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推進落實會,交流各地推進糧油高產創建和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的做法、經驗和成效,安排部署2016年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各地科學把握“綠色”的內涵和要求,突破關鍵技術瓶頸,集成組裝綠色增產增效技術模式,示范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為高位護盤穩住產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技術集成有新進展,江蘇集成推廣的稻油周年增產技術模式,不僅實現了兩季創高產,而且種地養地結合,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瓶頸攻關有新突破,重慶加強與科研院所聯合攻關,成功開發了一批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建立了馬鈴薯晚疫病監測防控系統;綠色增產有新成效,安徽渦陽縣集成推廣秸稈還田、微納米控釋肥、高效氮鉀配施等小麥綠色增產技術,減少了用種量、施肥量、用藥量,畝產提高5%以上;示范帶動上新臺階,河北在500個鄉鎮、50個縣、5個市開展高產創建整建制推進試點,建設了一批幾萬畝、十幾萬畝、幾十萬畝的大方,打造了一批噸半糧鄉、噸糧縣、噸糧市;組織方式有新提升,四川在高產創建項目區完善土地流轉機制,推行種糧大戶帶動、土地股份合作等適度規模經營模式。
會議要求,各地要圍繞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要求,強化技術創新、機制創新和管理創新,拓展高產創建功能,豐富綠色增產模式攻關內涵。著眼于可持續發展,示范推廣農藥減量控害、合理輪作、秸稈利用、地膜回收等綠色生態環保技術;著眼于節本增效,示范推廣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精量播種、精準施藥等資源高效利用技術;著眼于生產效率提升,示范推廣全程機械化、智能化、精準化、“互聯網+”等生產效能促進技術;著眼于提升產品競爭力,示范推廣品種改良、品質提升、品牌創建“三品”提升技術,促進糧油生產節本增效、提質增效和環境友好,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取得新成效。
富通案例:
| 安徽省毫州市渦陽縣糧食產業現代農業示范區總體規劃 |

規劃占地面積為20743畝,位于楚店鎮政府北側,涵蓋三里趙、后水波、宋徐、李寨、王莊、趙寨等村莊,該項目區建成之后作為楚店鎮現代農業發展核心區向周圍輻射帶動,輻射區將涵蓋楚店鎮楚南村、楚栗村、楚店居委會、前水波、王橋、周東、李樓、汪樓村,城西鎮、史寨村,店集鎮、宋牌坊村,總面積81061畝。
立足現代糧食產業發展方向,綜合考慮項目區建設與運營各類相關主體需求,權衡匹配項目區環境與條件,遵循園區建設思路,確定項目區建設與發展的總體目標,將項目區打造為:安徽省糧食(小麥)現代化生產樣板區,安徽省糧食科研成果轉化區,全國健康糧食加工先行區,全國新型農民培育基地,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核心項目區。
依據項目區戰略發展方向、指導思想、規劃目標及功能定位等內容,同時結合項目區現狀場地條件,充分考慮現代糧食產業化發展的需要,項目區規劃建設六大功能分區,分別為:現代化糧食生產區、現代化糧牧循環種養區、糧食科技研發區、糧食加工流通區、綜合管理服務區、生態節能型新農村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