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南方之嘉木也。種茶、制茶、飲茶的傳統貫穿中華文明。我國有25個本科院校設立培養茶學專業,建有2個全國性茶葉研究所和13個省級茶葉研究所,是我國茶產業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科技人才和網絡技術等,為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茶產業可持續發展,更要依靠茶葉科技創新,抓帶有全局性的重點茶葉科技研究,抓面上微量化的茶葉科技進步,抓茶葉應用基礎研究,抓茶葉科技推廣應用。
依靠茶葉科技創新,要提高茶葉科技的原創力。如武夷山金駿眉的原始創新,就帶動了大江南北紅茶的火熱;茶園建設標準化技術提出,提高了建園質量和便于機械化生產;古樹茶的研究,使云南普洱茶營銷有了新的特色;有機茶概念的提出與推廣應用,對茶葉農藥使用、重金屬、非法添加劑、微生物的關注與注意提高了,茶葉品質提升了;可追溯系統在茶產業應用,對茶葉安全生產就變得可控,給消費者定心丸;綠茶連續化生產設備使用,使茶葉變得潔凈、不落地衛生;茶葉深加工產品開發,帶動了茶產業鏈的延伸。
依靠茶葉科技創新,更要注重茶樹品種、茶園建設、安全生產、茶葉加工、茶葉機械、茶葉深加工、產品功能化、茶與相關產業等新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應用。同時,要構筑茶學科學術交流高地,既要茶學科內交流促進,也要茶學科外與其他學科交流;既要茶學科國內交流,也要茶學科國際交流平臺,特別是要構筑茶科技的國際聯合實驗室,提升茶葉技術的國際化一流水平。

茶產業的發展,茶營銷很關鍵,只有營銷做好,才能把茶葉變金葉、變炒票。2014年,世界茶葉年人均消費661克,中國茶葉年人均消費1203克。茶營銷既要借鑒行業內的成功例子,也要借鑒行業外成功例子。既要學習國內的成功例子,也要學習國際上其它國外先進理念,特別是歐美成功的企業營銷手段。
要宣傳、引導消費。做好茶營銷,要進行目標市場定位,進行品牌戰略與規劃、茶葉供求分析、商品要素分析、市場體系研究,還要研究企業文化。茶企業營銷方式要多樣化,要創新茶品牌營銷手段,檢驗標準是利潤成功與否。茶葉企業走品牌化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大公司走品牌化,品牌就是質量、聲譽,小公司則要注重質量、重個性化。名人也是一種品牌,可以引領消費,讓名人效應為茶產品促銷、提高企業影響力服務。圈子營銷、私人訂制也是一種營銷創新形式。
做好茶營銷,要構建好國際、國內茶產業交流平臺,特別是要走出國門,敢于在國際上打開營銷局面,可以借鑒“立頓”經驗,而不是照搬其模式。茶營銷遇到資金問題,融資時要注意量力而行,不是每個企業都能上市,上市的畢竟是少數。茶營銷與茶文化是相輔相成的,茶營銷過程也是推廣了茶文化,茶文化也可以促進茶營銷的發展。

做好茶營銷,運用“互聯網+茶+茶相關產品”,打造茶產業發展新常態
提高互聯網對茶產業作用的重要性認識,打造茶產業發展新常態。互聯網讓國內、國際沒有了距離,互聯網對茶產業的影響,是一種產業思維的革新,產業模式的重構,商業模式甚至消費模式的重構。
茶產業刻不容緩、不能落伍,“互聯網+茶+茶相關產品”的時代來臨,抓好茶與茶相關產品信息化、智能化的工作,運用互聯網,線上訂購,線下送達,這種線上線下互動式新模式,它能夠快速地把茶與茶相關產品,不管是在國內和世界上的哪個地方,都能省時、方便、省費用送到,將在未來茶產業發展中越來越重要。
做好互聯網對茶產業促進作用,要加快茶葉生產、加工、營銷、飲用等全產業鏈智能化發展,打造茶產業發展的知識化、智慧化、科學化,打造茶產業產品互聯網的地球行、神州行,茶產品地球行設想。打造茶葉深加工產品與茶相關產品,線上訂購,“產品國內三日到”、“國際一周到”等新模式。

加快中國茶國際化進程,提升中國茶對世界文明與進步的貢獻
加快中國茶國際化進程,提升中國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首先中國茶的理念要有國際化的意識,要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結合起來,要重溫中國茶史話,開創“茶葉之路”新格局。
茶文化國際推廣很重要,但要選擇重點突破口。“晉商萬里茶路”是從中國武夷山到俄羅斯再到歐亞各國;“海上茶路”使中國茶風靡歐美;“茶馬古道”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這些工作都是值得加強與大力推進。
加快茶產業的國際化進程,茶葉大公司要先行,茶葉小公司也要有所作為。要利用孔子學院這個平臺,在其中設立茶課程,宣傳中國茶。要利用國際上有關平臺為中國茶服務,如意大利米蘭茶文化周、國際體育大賽、高端領導高端會議與交流等。
加快茶產業的國際化進程,要用科學數據說話,中國茶好在哪里、對人的健康有益在哪里、高端茶比普通茶好在哪里、各種不同茶類有什么不同作用,等等,用科學數據來說理和引導,使國際加深對中國茶認識與消費,提升中國茶對世界文明與進步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