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8月1日,農業部在吉林省吉林市舉辦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培訓班。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強調,示范區作為全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先行區,肩負著引領現代農業建設的歷史重任,必須要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走在前列、做出樣板,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中發揮先鋒軍作用,力爭到“十三五”末有一半以上示范區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示范引領全國現代農業取得新進展,創造新局面。
韓長賦指出,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不動搖,堅持改革與建設同步推進的路徑不動搖,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強化理念引領、創新驅動、資源整合和政策支持,推動現代物質技術裝備廣泛應用,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爭當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典范。

韓長賦強調,要把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作為建設重點,以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為支撐,以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為核心,整體推進,率先突破。要在打基礎、強科技、保安全、可持續上先行,建成一批高標準農田,推廣應用一批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加快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打造現代農業生產力“高地”。要加快培養有文化、懂管理、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引導農民以土地流轉、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參與規?;a業化經營,開展保姆式、菜單式、超市式等多種形式的農業生產性服務。要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會展農業、觀光農業、科普農業等新產業,通過“接二連三”、“隔二連三”等方式,促進農業產業組合型、集群化發展,改造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2010年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以來,各地各部門高度重視,協力配合,加大支持,示范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其中不乏優秀案例。
《海峽兩岸(南平)現代農業合作示范區概念性規劃》
南平是長三角經濟區、珠三角經濟區、海西經濟區三區共振,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支撐節點,是海西經濟帶動效應向內陸縱深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功能區域。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多種經營迅速發展,南平市成為福建省茶、果、食用菌、畜禽、淡水魚、烤煙、油料等重要產區。其中較有市場潛力的特色農產品開發正在興起,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如蔬菜、食用菌、畜產品、水果等生產已出現新的發展勢頭,為發展現代農業及對臺農業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0年,中農富通承擔“海峽兩岸(南平)現代農業合作示范區”的規劃編制工作,根據“統籌規劃、各有側重、發揮優勢、整體推進”的可持續發展原則,以現代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為目標,以科技合作為先導,充分發揮南平的資源、區位優勢和臺灣農業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等方面的優勢,以浦南高速相連的五夫、小松、王臺三個點為突破點,以點帶面,推進南平現代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進程。
南平現代農業發展利用“海西經濟區”、“大武夷旅游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三大經濟圈的疊加優勢,承接長三角、臺灣等地區的農業高新技術轉移,按照“精美山水、精細農業、精深文化”的理念進行示范區開發,加快探索具有南平特色的優勢農業發展道路,引領南平市現代農業的發展,最終建設成為:海西現代農業交流的前沿平臺、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的示范區、新農村改革試驗示范的先行區、南平市現代農業發展的引領區。
從示范區三個綜合園的交通區位狀況、戰略區位條件、城鎮發展基礎、農業資源開發,鏈接海西經濟區發展綱要、福建省農業發展規劃、南平市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上位規劃,形成“借勢牽引、北融中躍南拓、主軸延展、腹地支撐”的空間結構形態,統籌海峽兩岸(南平)現代農業合作示范區空間體系發展。

示范區通過五夫、小松和王臺三個綜合示范園及專業園差異發展,功能互促互補,最終形成“三園支撐,圈層帶動”的功能格局,引領南平現代農業,輻射帶動長三角、珠三角及海西經濟區農業發展。

南平示范區功能體系構建
示范區五夫、小松、王臺三個綜合園在遵循“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的條件下,按照“統籌規劃、各有側重、發揮優勢、整體推進”的原則,從總體定位和目標出發,根據各個項目區的資源、立地等條件,建設五夫園的“朱子文化、生態蓮茶”;小松園的“科技農業、良種繁育”;王臺園的“綠色農林、標準展示”。
根據總體目標和對空間、產業發展等綜合考慮,規劃五夫園以五夫文化旅游鎮為核心,打造生態景觀農業融合軸,發展蓮茶產業區;規劃小松園以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輻射中心為主的科技農業發展跨越軸,發展經濟林果種苗產業帶;規劃王臺園以王臺鎮為中心,建設濱水景觀休閑帶。


為了統籌貫徹示范區發展策略和重點建設項目的實施,規劃設計了集鎮和中心村規劃、道路交通系統規劃、河流水系規劃指引、山體林業規劃、景觀綠化系統規劃,及農田水利、給排水、電力工程、環保工程和防災預警工程的基礎設施工程專項規劃。
| 長三角農業規劃 安徽中農富通官方微信 掃描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獲取更多行業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