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果園是在生態學和系統學原理指導下,通過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種群結構的科學配置,以及園區光、熱、水、土、養分和大氣資源等的合理利用而建立的一種以果樹產業為主導、生態合理、經濟高效、環境優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通暢的一種能夠可持續發展的果園生產體系。同時也是一個生態性與經濟性相統一的生態經濟體系。

生態果園是在傳統果園經營模式弊端下人們探索和尋求的一種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適合我國國情、能夠可持續發展的、利于生態環境發展的新型的現代果園經營模式,能為保障果樹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傳統果園經營模式的弊端
長期的土壤清耕管理使果園的生態環境惡化
在土壤管理上我國習慣用清耕法使果園土壤疏松,但地表裸露加劇了水土流失和天敵昆蟲棲息環境的破壞,同時造成光、熱、水、氣、養分和土壤資源的利用降低,甚至是嚴重浪費,生態組分簡單化,資源配置劣化,有益微生物和天敵種群減少,果園病蟲害發生概率上升,果樹抵御各種病蟲害和自然災害的能力相對減弱,整個果園生態環境惡化。
濫用農藥化肥使果園生態平衡受到破壞
在相當一段時期內,傳統果園為了維持一定的產量和經濟效益,大量施用無機化肥,造成土壤養分失調,營養不平衡,使土壤的生產能力日益下降,導致土壤的生態環境惡化。在病蟲害的防治上,大量施用劇毒、藥效殘留期長的化學農藥,雖然暫時控制了病蟲危害,但也殺死了大量的害蟲天敵,破壞了果園昆蟲、微生物和植物之間的生態平衡,最終導致果園病蟲害的大發生,并導致藥劑投入增加與病蟲害發生嚴重的惡性循環。隨著化肥、農藥的大量施用,果園有毒、有害物質增多和富集,不僅導致環境污染,還危害果品的安全生產。

環境污染使果園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遭到破壞
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大量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產生并侵入果園,日益威脅果樹的生長環境,影響果樹正常生長發育和果品的安全生產,甚至使整個果園報廢;同時山地果園缺乏對水土保持的重視,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被沖刷,土層變薄,有的甚至沙化、地力衰退,生產力下降,果樹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逐年降低,最終導致保障果樹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基礎遭到破壞。
生態果園建設的技術途徑
每種果樹對生長環境和生態因子都有其獨特的要求。生態果園的建設必須要根據當地立地條件,因地制宜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最佳生態區建設生態果園,還要根據市場的需求,實施名牌戰略,突出本地的名、特、優、新、奇、稀優勢品種,形成規模,實施集約化管理,確保其產量和品質。根據果園的立地條件,在行間間作矮桿豆科植物或綠肥植物,如三葉草、苕子、沙打旺、紫苜蓿等,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結構和營養,調節地溫,抑制雜草生長,促進園地生態良性循環和早實豐產。

生態果園的建立不但要選擇優良的品種,還要有良好的土壤條件。進行改土擴穴、培肥地力,提倡果園覆蓋、果園生草的管理模式,避免過多依賴化肥、農藥的投入,構建果、牧、草復合經營模式,利用草類與禽畜排泄物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培植富足的農業生態資本存量。另外,生態果園堅持以農業和生物防治為重點的病蟲害防治策略,綜合應用各類有效的農業技術、生物技術、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果園徑流聚焦技術、配方與精準施肥技術、果品采收后商品化處理技術、果品深加工與貯藏保鮮技術、水資源開發利用技術和果牧相結合等技術,確保生態果園經濟系統穩定、有序、高效和持續地運行發展。
生態果園的基本模式
目前,有些大力開展沼氣綜合利用,形成“豬-沼-果、豬-沼-菜、豬-沼-魚、豬-沼-蓮、豬-沼-煙”等多種模式,并帶動多種產業發展。

“豬-沼-果”模式。將果樹生產與生豬養殖、沼氣建設結合起來,圍繞果樹主導產業,開展“三沼”( 沼氣、沼渣、沼液) 綜合利用,即利用人畜糞便入池發酵,產生的沼氣用于做飯和照明,沼渣沼液作為優質有機肥料施于果樹和果園間作物( 蔬菜或牧草) ,牧草用來喂豬,豬糞再入池發酵,循環利用,實現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五配套”模式。在果樹行間種草,行內覆草,飼料喂畜禽,畜禽糞便入沼池發酵,沼氣供給照明、做飯、取暖,沼渣返施果園肥地。在果園內或周邊低洼地建地下水窖,攔截和貯存地表徑流水,除供人、畜用水外,再用于沼氣池、配藥和果樹灌溉用水。該模式以沼氣為紐帶,以果帶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結合,形成良性循環。該模式是適合解決干旱地區用水,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的生態農業模式。
以上兩種模式具有“一凈、二少、三增”的優點,即凈化環境; 減少投資、減少病蟲害; 增產、增收、增效。

在果園內放養各種經濟動物,以野生取食為主,輔以必要的人工飼養,以生產更為優質、安全農產品的一種農業生產形式。主要有“果-魚”模式,即在魚塘周圍種植果樹,利用殘果喂魚,將魚類糞便等有機物的塘泥用作果樹肥料;“果園種草養禽”模式,即果園生草、園內散養家禽,家禽采食青草、草籽和昆蟲,禽糞肥園;“果園養畜”模式,即果園養豬、養兔等。

觀光果園是將果園作為觀光、旅游資源進行開發的一種綠色產業。以果園及果園周圍的自然資源及環境資源為基礎,對園區進行規劃、景點布置,突出果樹“春花秋實”的季相和自然美,營造一個集果品生產、觀光體驗、休閑旅游、科普示范、娛樂健身于一體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鄉土風情和果品生產相融合的科技生態觀光果園。目前較普及的一是采果觀光型果園,主要通過對現有果園的適當改造,增添生活和娛樂設施,使果園具有觀光休閑、采摘品嘗、果品銷售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趣味性和游客的參與性。果園的管理上,盡量施用生物農藥和有機肥料,生產出安全、營養、無污染的有機果品,滿足游人對有機果品的需求。二是景點觀光型果園,旅游已成為一種時尚,可通過農業和旅游規劃,按照一園一色、一地一品,在不同地域設置觀光景點,展示果樹“新、奇、特、美”的魅力,給旅客帶來更多的藝術享受。還可在建設觀光果園的同時,配設農家樂等項目,組建設施齊全的綜合觀光果園,充分提高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
活動推薦
12月27日,為促進行業內人士互動交流,共同探討觀光果園園區建設,我所與南京八卦洲俊紅生態園聯合推出以“現代觀光果園的建設與運營”為主題的沙龍活動。誠摯歡迎對本話題感興趣的各界同仁共同探討經驗、分享心得、解疑答惑!(【中農富通“三農長三角”沙龍】第三期邀約:現代觀光果園的建設與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