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新技術,農友們終于也可以“偷懶”了。遠在千里之外,打開手機就能知道作物生長情況;手指一點,就能實現自動澆水、施肥、控溫。以前美好愿景,如今正在變成現實。而這一切得益于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的發展與廣泛應用。農業物聯網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也滲透到農產品銷售、物流和服務監管的各個環節,讓從事種養殖的農人嘗到甜頭,更輕松的做農業。

傳統農業,澆水、施肥、打藥,農民全靠感覺、憑經驗?,F如今,在有的農業生產基地,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瓜果蔬菜該不該澆水、施肥、打藥,怎樣保持精確的濃度?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如何實行按需供給?種植人員只需按個開關,做個選擇,或是完全聽“指令”,就能種好菜、養好花。
在以前,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長周期曾被“模糊”處理的問題,現在裝上一個小小的無線傳感器,有信息化智能監控系統實時定量“精確”把關,讓大棚里的蔬菜會說話、有感覺、有思想了,大棚里的溫度高了它會發出警告,土壤里的濕度低了它會給通知,更準確地告知自己的需求。作為種植者或管制者,只需等通知就可以了。
以上所表述的農業新技術即物聯網在農業種植上的完美體現。

有了農業物聯網,從事農業相關的人員再也不用天天到田間地頭觀察農作物的生長態勢,農技師或農民只要坐在辦公室甚至只要身邊有互聯網,就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的頁面對多個大棚的環境進行監測控制。
舉個例子:如果筆記本或者電腦的頁面停留在幾片蔬菜葉子上,用鼠標一點點拉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葉片上趴著幾只小蚜蟲。這樣農技師或農民通過物聯網的遠程監控系統發現了“敵情”,可以立即給棚里的農業工人提了個醒,早做防護措施。

農業物聯網的重大利好,不僅僅只針對種植業,還包括養殖業。
具體來講,蔬菜、花卉、水果等種植業應用現代農業物聯網后,可實現農業生產環節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智能分析等,從而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而以畜牧、水產等養殖業應用現代農業物聯網后,將實現養殖環境監控系統、自動飼喂、疫病診斷等信息,讓養殖戶精準管理,提升效能。
農業物聯網運用的優勢
經過傳感器數據剖析可斷定土壤適合栽培的作物種類,經過氣候環境傳感器能夠實時收集作物成長環境數據。
經過布置的各種傳感器,體系迅速依照作物成長的請求對栽培基地的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進行調控。
傳統農業很難將栽培過程中的一切監測數據完好記錄下來,而物聯網農業可經過各種監控傳感器和網路體系將一切監控數據保存,便于農商品的追根溯源,完成農業出產的綠色無公害化。
物聯網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案例
在農業園區打造農業物聯網系統,可24小時實時監測采集數據,進行自動灌溉和通風,并將信息上傳到云端供客戶用手機查看。工作人員也只需通過屏幕就可以觀測有機蔬菜大棚內各種數據。

在水產養殖場,通過無線傳感技術隨時采集生產現場的光照、溫度、濕度等參數信息,并將采集的參數信息匯總整合,然后通過智能系統進行定時、定量、定位處理,及時精確地遙控指定增氧機、投餌機等漁業設備的開啟或者關閉,實現智能化的漁業生產,大大節省了勞動成本。
以養豬場為例,通過智能傳感器在線采集豬舍環境信息(溫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氨氣等),運用專有的軟件對所有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智能化控制風機等設備運行,可使豬舍環境達到最佳狀態。武漢金龍畜禽憑借智能化管理,由一個生產基地逐步擴展到六個生產基地、十個規?;i場,年出欄種豬及商品豬30萬頭,年創產值近5億元。

小編寄語
物聯網早已從一個新機遇變成一個新趨勢,農業物聯網一改延續幾千年“看天吃飯”的老傳統,讓農業生產逐漸從“靠經驗”到“靠科學”,從而更好地實現耕地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和農業現代化精準管理,提升了農業生產效能。
中農富通以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校為技術依托,借助國內外信息化行業領先技術,緊密結合農業生產實踐,為實現我國“四化同步”、提升農業現代化發展,進一步整合科技資源、優質產品、實用技術,為園區提供具有可持續發展和簡單實用的農業信息化綜合解決方案。

更多“農業物聯網”相關業務信息請咨詢:
房先生13810331050
鞏女士 18710120336
網址:中農富通www.caufutong.com
中國園藝技術服務網www.yyjsfw.com
國際先進農業科技推廣網
www.gjkjtg.caufuto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