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農業是以整合農村的生態環境、生產生活方式及民俗文化等資源為依托,以創意為核心,以科技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以增收為目的,綜合應用諸多學科以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一種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發展模式。中國作為農業大國,發展創意農業尤為重要。
創意農業作為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的一種創新模式,日益受到諸多國家的重視,世界各地創意農業的發展,以周邊消費市場為定位,以高新農業科技為保障,同時結合本區域農業資源優勢,開發兼具地域特色、時代特色和前瞻性項目。目前而言,國外比較成熟的創意農業模式,按照其發展理念及其側重點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法國創意農業的發展模式是以環境保護為出發點,將農村和城市在環境保護的前提下進行綜合規劃。法國政府通過開發大型的農業生產園,集中種植兼具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凈化空氣)的農作物,改善生態環境,在轉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提升農民收入的基礎上,強調創意農業要和生態環境協同發展。關注社會可持續發展、重視生態效益是其核心所在。
該模式的突出特點在于依托創意理念,同時緊扣時代發展主題和社會流行趨勢,賦予農業與生態環境發展主題。該創意農業發展模式注重對 “生態社區” “低碳環保”等新的生態理念的吸納與實踐,同時,借助政府的統一規劃和扶持,形成生態效益,發揮區域示范作用。
城市化進程使得城市居民工作強度高,生活壓力大,從而對自由淳樸的農村生活極為向往,渴望體驗鄉村文化的樂趣。德國、英國的創意農業正是基于以上緣由所興起。德國和英國的創意農業都是一種將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結合的一種休閑旅游模式,借助農地相關資源,將其與旅游業所需的特質結合,打造一種田園式的創新的“農業+旅游”模式,為游客提供更多體驗鄉村的機會和條件。區別在于,德國創意農業以大型化的綜合休閑莊園為主要發展形式,而英國更加偏好發展個性化、專一化的小型農場服務。

該模式的突出特點是市場指向性清晰,消費群體定位明確。這類創意農業更多受區域市場的引導,把握市場動向,發展特定的有消費需求的鄉村休閑活動項目,充分利用固有的鄉村資源(如民俗風情、生產活動、節慶活動等),形成既滿足游客需要,又不破壞鄉村生態環境的創意農業發展模式。
荷蘭和美國的創意農業均是通過高科技帶動農業發展的典范,突出地展示了科技對創意農業發展的意義和作用。荷蘭創意農業從政府到每一個農民都對科技有著深刻的認識,無論是對農業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還是對農業產品的科學化監督和管理力度都可稱世界之最,作為一個高度依托出口創匯的國家,荷蘭創意農業的發展從各個環節都高度展示了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至高守則,成為世界創意農業的典范。而美國在注重利用高新技術發展創意農業的基礎上,提倡要通過教育手段,提高整體國民農業創意意識。

這類創意農業的出發點在于依托高科技研發特色農產品,將高科技融合于產品的整個生產、設計與營銷全過程,在保留農產品原始、生態的基礎上,通過科學技術對產品進行數據化的分析和保障,將原有的農副產品進行品質與品牌的雙重提升,形成“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品質”的農產品品牌,從而實現創意農業的效益最大化。
日本創意農業以是農業資源為發展基礎,將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如旅游、餐飲、住宿等衍生行業與農業進行有效整合,淡化產業之間的差異,尋找產業間的結合點,通過產業間的相互融合擴展農業產業鏈的長度和廣度,深入挖掘農業功能的多樣性,并有效提升第二、三產業的活力。該模式模糊了原有的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的明顯界限,將農村的生態文化環境資源、農產品生產加工與旅游服務業結合,形成集創意農業種植、生態加工銷售、休閑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發展模式。

該模式要求具備區域農產品的資源優勢、規模優勢或者品牌優勢,這樣才能既有文化底蘊,又有市場基礎,實現產業高度融合的價值乘數效應。
以上4種國外創意農業發展模式的主要表現形式和側重點對比分析如下表。
四種主要的國外創意農業發展模式分析
高科技含量是創意農業區別于一般傳統農業的主要特征。創意農業若想要在農村地區得以發展壯大,引入適合的農業科技必不可少。要加大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科技投入,包括培育、種植、品牌設計和銷售等系列環節,加快構建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為農業科技轉化為現實成果創造條件,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要加快信息技術和新材料技術等農業基礎領域創新,為創意農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保障。二是要加強科研投入,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和系統化,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三是要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及時高效地把研發的新技術轉化為農業實際應用,而不是“紙上談兵”。四是要通過建立“政府組織、企業進入、農民參與”的創新農業基地,推進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五是政府要加大農村信息工程建設,建立網絡咨詢服務體系,拓展技術服務和推廣平臺。
創意農業走的是一條產業化道路,無論是發展休閑旅游、還是產業融合,都必然要有大量資金的注入和支持,而農村地區一直以來面臨著融資難、融資渠道單一(主要靠政府的扶持款,資金使用監管不力,投資效益差)等問題。所以,若想使創意農業在中國順利展開并取得相應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要從以下幾個層面改善投融資模式:
其一,促進創意農業投融資主體、方式的多元化。政府除了提供一定的扶持資金,更要鼓勵和吸引信貸資金和農業企業投入創意農業,綜合利用政府和市場的力量,增強農業資金的“造血”功能,實現政府、企業、村民共同投資的立體化融資渠道。其二,改善農村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一方面要完善創意農業的投融資保障機制,制定出針對性強的創意農業資金使用條例;另一方面加強對農村的金融教育,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其三,改進創意農業投融資決策和管理機制。要嚴格論證創意農業投資立項的可行性,減少投資的盲目性、重復性,同時要有符合農村地區實際的農業財政資金管理監督機制,加強對資金的監管和追蹤,提高資金的投資收益和使用效率。
創意農業是第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產物,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價值鏈理論是有效推動創意農業發展的助推器。發展創意農業就是要進一步打破三大產業界限,將農業科技創新、農產品設計加工和鄉村旅游服務業整合起來,通過文化內涵和創意思維的連接,將農業土地資源、鄉村文化資源、生態環境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助推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
實現產業創新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是要將創意農業和與其相關的餐飲、旅游、娛樂等配套產業和衍生產業進行關聯,為創意農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服務環境。二是要鼓勵把創意農業成果作為要素投入到其他產業,盡可能綜合糧、果、蔬、畜、漁等諸農業要素,以豐富的鄉土開發項目和完整的產品鏈來吸引游客,形成衍生產業。三是要豐富鄉村旅游產品的內容(如根據民風民俗形成的風俗游、根據鄉村環境形成的觀光游等),形成產業群,產生經濟效益,實現創意農業的正外部性,并提升農村區域的整體價值。
創意農業是一種依托于科學技術的多學科綜合的現代化農業新形態,對于人才的需求迫切,與傳統農業相比,創意農業既是工藝創新與生產實踐的融合,又是科學知識與市場經營的疊加。因創意農業依托于農村現實和多學科綜合的特征,人才培養要打破傳統的固化思維模式,大力鼓勵人才創新,主要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努力:
其一要重點引進急需的人才,特別是農業科技研發和銷售人才,這些人才靠短期的培養無法滿足需求,要通過政策扶持和環境優化將創意農業成熟地區的人才“引進來,留下來”。其二要加強與有關高校、科研院所、創意企業合作,構建農業科技互補機制,定向培養創意農業高層次人才,培養農業創意開發的專業團隊,在合作中培養和鍛煉一批創意農業骨干,形成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的合力。其三要通過系統化和短期培訓等辦法對當地農民進行培訓,提高其創意意識,激發其創意潛能,最終形成“引進人才+科研團隊+本地骨干”的立體化創意農業人才發展模式,促進創意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結語
創意農業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發展模式和體系,國外的諸多發展模式對于中國創意農業的發展具有較好的啟示作用。中國創意農業的發展,應積極借鑒國外發展經驗,同時結合中國國情,在保護鄉土文化和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加強監督管理,完善投融資模式,注重科技投入,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鼓勵創新,加強產業的融合與產業鏈的延伸拓展,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最終達成建設和諧社會、美麗鄉村的目標。



